Hi,欢迎来到找军师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问 开餐饮公司需要注意什么
答 说到开餐饮店,经常就会有人问,开餐饮店应该注意什么?餐饮这个朝阳行业,向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开一家餐饮店,也是很多创业者的首选。但是你知道开餐饮公司需要注意些什么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注册餐饮公司的注意事项。
问 商标为什么要分开注册
答 商标,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品牌。不少人对什么品牌的衣服质量好,什么品牌的电脑体验好如数家珍,却不清楚商标注册的许多门道。但是现在的注册商标都喜欢分开注册?到底在是为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问 公司填写经营范围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在注册公司时都会被填写经营范围这一项给难住了,没有相关知识的老板在填写后通常都会被吃大亏。对于想当老板的你,经营范围有些地方是需要你多注意的,毕竟初干这些难免忽略。所以公司经营范围填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问 注册公司时经营范围怎么写?
答 注册一家公司,不仅涉及到公司名称、法人、章程、股东等,还有公司注册范围。近来有很多老总想要注册公司,可是又不清楚经营范围需要留意什么,所以今天小编就一次性详细讲讲公司经营范围怎么填。
问 为什么注册公司比个体户好
答 目前,国家不断鼓励自主创业,很多人都在摩拳擦掌,想注册个公司或者是自己开个店铺创业当老板,很多人也在思考了到底是注册个公司,还是注册个个体户更好呢?小编建议是注册公司,那么为什么注册公司比个体户好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问 公司公章丢失了怎么办
答 公司注册完毕以后,企业都会刻一套印章,包括:公章、合同章、发票章、财务章、法人章。每一个印章都在公司有相对应作用。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公章,但是如果公章遗失了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公章遗失了怎么处理。
12月4日,个人所得税APP显示,2021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根据政策规定,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需于每年12月进行确认。
务必在本月31日前确认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规定,纳税人在2020年12月31日前,需对2021年的专项附加扣除进行确认。
纳税人未及时确认的,扣缴义务人于次年1月起暂停扣除,待纳税人确认后再行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这4种情况需要修改
①想修改2021年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比例;
②有老人在2020年去世,2021年不能再申请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③夫妻一方不再申请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在2021年由另一方申报;
④房租和房贷需要替换扣除的情况,即:2021年不再申报住房租金,改为申报住房贷款利息,或2021年不再申报住房贷款利息,改为申报住房租金。
确认操作具体步骤
(01)2021年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无变动,只需在2020年基础上确认即可
① 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首页-“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扣除年度”——“一键带入”;如下图1、图2:
② 依据提示“将带入2020年度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或者“您在2021年度已存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果继续确认,将覆盖已存在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后点击“确定”;如下图3、图4:
③ 打开“待确认”状态的专项附加扣除,核对信息;如有修改,可以点击“修改”,信息确认后点击“一键确认”。如下图5、图6:
注意:如有“已失效”状态的信息,则需先删除之后才能点击“一键确认”
④ 点击“一键确认”后,信息则提交成功。不需要重复确认,否则之前确认的信息会显示已作废,系统会以最新确认的信息为准。如下图7、图8:
用户可以在确认之后在APP中点击首页-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查询-选择扣除年度“2021”-查看已提交的信息,如有变动可以选择作废或修改。
(02)2021年需对已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
如:需要修改申报方式、扣除比例、相关信息等,则需点击“待确认”之后进入相关修改页面进行修改。注:此方式只能修改部分信息。
如:需要修改基本信息:先进入2020年的信息页面,修改后再重新确认。在APP中点击首页-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查询-选择年份2020年,修改之后再确认2021年的信息。
举例:用户需修改赡养老人的分摊比例。
点击“待确认”状态的赡养老人信息,点击“修改”-“修改分摊方式”,修改成功后返回“待确认”界面,再点击“一键确认”。
(03)2021年需要作废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比如2021年不再申请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点击“待确认”状态的赡养老人信息,点击“删除”,再点击“一键确认”。如下图9、图10:
(04)2021年需要新增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比如2021年新增子女教育扣除,需要申报填写。
先按情形(1)步骤确认之前申报的其他不需修改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点击APP首页-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如下图11、图12:
(05)2021年首次填写专项附加扣除
直接选择首页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如上图11、图1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税务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